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会员动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会员动态 >

为了小平的嘱托--追忆四川旭平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旭平

原发表日期:2014-08-15来源:中华工商时报作者:李仁平

原发表日期:2014-08-1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李仁平

编者按:
    四川省在深入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主体作用,在深入挖掘、积极树立和广泛宣传先进典型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5月,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省工商联举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力宣传张勇、任旭平同志先进事迹,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
    张勇、任旭平同志作为新时期优秀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具有爱党爱国的政治素质,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展现了当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创新、贡献的品质。作为企业家,他们虽算不得资产雄厚,然而,他们的先进事迹却感动了各界,在当地百姓中获得了极好的口碑。
    本报力求通过对两位先进人物事迹的报道,为公众了解中国民营企业家提供更丰富的视角,也希望能为企业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提供一些可供借鉴和学习的范例。
    1986年春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回川,在成都金牛坝举办的新春团拜会上,邓小平见到了靠养兔致富一方的年轻人任旭平。在交谈中,小平同志叮嘱道:"娃娃儿,你记好了,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此时,任旭平不过19岁,已是远近闻名的"养兔状元"。
    时任温江团地委干事宋正祥回忆:"他看起来非常瘦小,喊我们'小叔叔',大家叫他'小白兔',有'小白兔'在的地方总是很欢乐,他装了一肚子的养兔技术。"
    而在此后,小平同志的叮嘱,成了任旭平一生的座右铭。16岁成"养兔状元"终身敬业创新不止
    "养兔状元"的人生,是从2只兔子、一把镰刀、12元钱开始的。
    1980年,四川大邑县鸳鸯村13岁的男孩任旭平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而无奈辍学。随后,通过多方筹借,有了12元钱,凭借2只兔子、1个背篼、1把镰刀,开始了当个体户的养兔生涯。他滚雪球式地发展,从2只,到10只,到50只,到1983年发展到了拥有1万多只兔子的养兔专业户,名扬当地。
    1983年正月初二,时任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专程看望了任旭平,当了解到他在1982年仅养兔一项就收入2600元时,高兴地说:"好好干,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由此,16岁的任旭平得名"养兔状元"。
    也是在1983年,任旭平担任了成都市政协委员,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政协委员。此后的1984年,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任旭平颁发了"全国农村学科学用科学青年标兵"证书。1985年,任旭平耗资10万元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私营兔场,并成立了省级种兔公司。不久之后,杨汝岱又将任旭平介绍给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接触过任旭平的人,提及他都不免会说起这样一幕:每当他抱着兔子时,都亲昵地叫他们"宝贝"。大家对他都有一个相似的认识:他是个"兔子通"。兔子打个喷嚏,他就能马上分析出缘由。
    在任旭平的儿子任杰的记忆里,父亲痴迷于养兔技术,有时茶饭不思、昼夜不停地穿梭于兔场和研究室之间。兔场几十个分区中有上百甚至上千个对照组,做成功了某一项研究,他就长时间地沉浸在那种喜悦里。
    凭着初中的文化底子,任旭平守着500只死兔的尸体钻研、摸索,汇集成了饲养家兔的100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第一本畅销书《家兔饲养100问》。此后任旭平陆续出版了5本养兔专著,全国发行500多万册,其中,《家兔饲养100问》、《兔病防治》、《肉兔饲养实用新技术》等专著,被中宣部、农业部选定为"中国农村文库·万村书库"工程书。
    更让周围人佩服的是,任旭平的研发和创新,始终没有停止过。2001年,他自主研发的"全价草粉颗粒料"成果,改写了传统养兔靠天吃饭的历史,仅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和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就比传统养兔增收20%,并且保证饲料只是草料的一种物理变化,从而保证了兔肉安全。应对人口红利时代远去,任旭平通过几年的摸索,2013年完成了他的"新型福利养兔法",使养兔企业和养兔农户的生产和效益都步入了现代高效农业行列。
    然而,20多年来,任旭平更具知名度的称呼,并不是"养兔状元",而是"任老师"。20余载,他孜孜不倦地践行了带动一方共富的座右铭。
跋涉千山万水扶贫一生践行"带富"梦想
    四川省大邑县斜源镇三元村,地处海拔600米到1500米之间,全村415户1317名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方圆7平方公里的山区之中。2005年,大邑县关停了100多家小煤窑,3000多名挖煤工突然失业。在这波失业潮中,三元村的男人们一批又一批地回到了村上,随之,一个又一个的家庭陷入了没有收入的绝望。在此前,煤矿打工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主要途径。
    "我都不敢去回想,那是家里最辛苦的时候,任老师拉了我一把。"将近十年之后,三元村村民杜桂琼说到此,仍禁不住不断地抹眼泪。在她的口中,任旭平不怕山高路远,在那个时候救了他们的村子,借了兔子给他们养。
    在巴蜀当地,有一种叫做"巴地草"的野生植物,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有一点水、一点缝隙,便能蔓延生长。任旭平当年带来的就是一种叫做"巴地草运动"的帮扶模式,从一户帮一户,扩展到一村帮一村,一镇帮一镇,就像繁殖力旺盛的巴地草,传递种兔,传递技术、发展理念,共享销售网络,让受到帮助的人越来越多,贫困家庭越来越少,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无限的帮扶。
    三元村,只是受益者中的一个代表。
    1990年,任旭平成立了"旭平养兔技术学校"。来自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学员逾40万人次相继从任旭平这里学习了兔子养殖技术。截至2013年底,向各地贫困农户和贫困地区赠送的良种兔达5万余只。
    "要致富,来养兔;要脱贫,找旭平",这成为那个年代颇为流行的一句话。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名誉会长唐良美是任旭平的良师益友。她说,在当地大专院校中她是培养养兔人员最多的老师,但她所培养的学生没有任旭平多,农民更愿意去找任旭平上课,觉得他的课更实在。
    2005年以后,任旭平的"巴地草运动"扶贫模式,轰动了全国农村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这种扶贫模式仅在大邑县3年就覆盖了25个村,直接带动农户900户,间接帮扶农户3000户,户均增收1500元。最好收益农户达年养兔收入5万元,养兔最多的一个村庄105户农户75户养兔,当年实现养兔收入60万元。
    三元村村民杜桂琼告诉记者,就连笼舍都是任老师送的,其中含有几项技术专利;养兔子过程中,怎么喂料、什么时间加药、如何观察、什么时间吃什么草,任老师都是手把手地教。
    任旭平的学员都有他的电话,一旦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话请教。通常这样的电话简洁明了,没有客套的寒暄,说明问题任旭平随即开出药方。
    意外的收获是,任旭平培养的养兔农村技术员队伍,成为了基层干部选拔的有生力量,成长出了一大批村委会干部,乃至政协委员。为此,还受到了组织部长的"特殊感谢"。
    作为任旭平第一批培养的养兔专业户,张明霞先是当上了村妇女主任,后担任村委会主任至今。她告诉记者,因为养兔子,大家每天都要聚在一起割草、交流经验、跟任旭平学习,后来村里就变得格外团结。
    任旭平的妻子张书平说,公司和任旭平取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1项,其中9项专利和另外3项科技成果至今未做有偿转让,全部与有需求的农民和农村社区共享。
    在任旭平的带领下,三元村村民还把泥泞土路修成了水泥路。以前,村民每家门前都是泥泞小路,外面人想收兔子却进不了村子,任旭平便动员兔农自力更生修路。在他的带领下,三元村全村妇女都被动员了起来,凡涉及在修路过程中不好协调的农户,任旭平亲自参与协商。当时的成都市正在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建设,而这个村子则实现了家家通水泥路。
    在看到三元村兔农把兔粪便倾倒进了河流之后,任旭平又当起了"钻家",这家钻那家,收集第一手数据。为了搞清一个农村家庭一年需要多少柴火费、要排放多少废水、有多少家畜粪便待处理、养殖增收与环境保护怎样才能协调发展、怎样让农民朋友积极响应,走访了上千家农户。后来,他带动养兔户发展起了沼气工程,如今沼气完全满足了他们的生活燃料。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任旭平成为中国业界提出"养殖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理念并付诸行动的第一人,他将自己多年实践总结出的"种养循环生态链"成果,推广到了15万农户家中。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原国家环保总局到旭平兔业调研后,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杰汉·拉希姆翘说:"您这是没捐钱和物,为子孙后代做的另类扶贫工程"。这一成果在联合国非洲扶贫工作会议上享有唯一"不限时分享"的待遇。
    在推动农村社区综合发展和农村社区扶贫工作上,任旭平则从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总结出了"陀螺理论"。鼓励农民通过努力把"立锥之地"变为"一席之地";从农村家庭发展的角度总结出了"小农户发展计划";从社区协作和专业化发展角度主张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中心组建专业合作社;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谁和我们一起坚守农村,中国未来的农业去往哪里"的思考,并在2011年实施了"小农场主陪伴成长"计划。
    在成都市大邑县总商会副会长刘林看来,任旭平甚至是一个不善于经商的人,"他的学生几十万个,出了很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其中不少的人财富已经超过了他,但他最大的爱好一直就是研究兔子,研究怎么让兔子长大,养兔如何环保,都是些兔子的问题。其实,他很早就名声在外,认识很多人,如果把心思花在经商上面,财富的拥有量不是现在的量级。"
几度沉浮百折不挠君子肚量大义为先
    在任旭平的履历上,先后荣获"全国学科学用科学青年标兵"、"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民营经济改革开放30周年贡献奖"等多项殊荣。
    然而,知晓他的人,都说他很不容易。他的人生,曾几起几落。
    1992年,刚刚步入千万富翁行列的任旭平遭遇分家变故。当时,他正雄心勃勃规划对企业进行改革,以发展饲料加工、兔肉加工以及整个销售体系的建设,做大做强企业。然而,这一思路在家族中出现了争议,一时间分家在即,企业停滞。
    "跟亲人打官司,输也是输,赢也是输。"抱着这一心态,任旭平选择了带着妻子和儿子离开家乡,以平息家庭矛盾,临走前他留下了一张纸条,写明同意将所有资产转入父亲名下,顺父亲的意思处理企业,由此,千万富翁变成了一文不名。
    1995年,任旭平回乡再创业。背井离乡的两年间,任旭平和妻子走访了全国各地的学员,考察了当地的兔子市场以及生产条件。
    第二次创业,任旭平是从妻子的两万元私房钱开始的。他规划"两条腿"走路:一边养兔子,一边办学校。
    重新筹办学校,任旭平赊回了十张硬板床,可最棘手的是教材没钱复印。在听说分家时一屋子的崭新教材被当废品出卖之后,任旭平开始骑着自行车满城寻找废品收购站。最后在堆成小山的废纸堆里,任旭平足足打了十几米的洞,才摸到了自己的红皮教材。而这些教材几乎是任旭平拿命赌回来的。"他在纸堆刨出的洞里一本一本地向外扔,扔到了第504本的时候,纸山开始不稳,他刚刚跑出洞口便顷刻塌陷。"谈及二次创业,一向坚强的张书平数度哽咽。
    在4年多的时间里,白天任旭平给学生上课,张书平负责养兔、买菜、做饭,下午下课后一起去割草,晚上给学生写回信,第二天六点又开始新的一天,每天的工作量都保持在18个小时以上。直到2000年,事业才重新恢复到了分家前的水平。
    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任旭平的企业遭受重创,办公用房和围墙塌陷严重、园区的兔棚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任旭平安排妻子留下来组织员工自救,自己带领团队奔赴了灾区前线。汶川草坪乡因山势险峻、滑坡严重、道路被毁、河流改道,通讯完全破坏,沦为地震灾区最后一个信息孤岛。旭平兔业成为拉着救灾物资第一个进驻草坡乡实施救援的企业。
    在灾区,任旭平坚持救援189天。他开办的"技术培训流动学校",覆盖了"5·12"地震带5个重灾县的17个村庄,受益村民达1200人,送出种兔2000余只,并将"杰出创新人才奖"的奖金全额捐建给了北川杰创小学。2009年,汶川县委县政府授予任旭平"荣誉市民"称号。
    2011年的"7·3"洪灾,任旭平科技园15000只种兔和所有的生产、教学设施设备及员工生活用品被洪水冲走,生产办公用房被洪水淹没达2.8米深。然而,重灾面前他没有选择去抢救财产,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洪水中挣扎拼搏了几个小时,最终把被困员工解救出来,转移到安全地点。
    在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情况下,任旭平仍坚持自救重建。当时有员工对没有争取外援发了些抱怨,任旭平说:"全省受灾,大家都有难,多灾的年份政府也不容易,我们就是累些苦些,办法总比困难多,何况天灾又不是谁故意弄出来的。"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又一次站立了起来。
    然而,就在2011年生命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任旭平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
    患病期间,他每天只能睡1到2个小时,后来只能勉强入眠15分钟。随着病情的恶化,他甚至无法正常呼吸和进食。可每天下午或晚上,一旦稍微有些精神,任旭平就会让儿子拿出电脑,为学员、库区移民、"巴地草运动"的服务对象和贫困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一直坚持到他病逝的前一天。
    看他在病房里和灾区的养兔农户通电话指导技术,一位病友开玩笑说:"都病成这样了,多养身体,操那些养兔户的心干嘛",任旭平笑着回答:"病是自己得的,别人没害我,帮人又不减药性。"
    2014年3月20日,任旭平因患胰腺癌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7岁。
    在生前一段时间,任旭平还对科技部的领导说:"好遗憾,我30年就只专心地干了一件事情--科学养兔,可我们中国的优良种兔全是国外引进的,我们至今没有培育出中国自己的能得到认可的优良种兔,再用30年,我们的政府、科研院所、养兔企业能否联手再做一件事,让老外来中国引进良种兔。"
    在得知父亲患病后,儿子任杰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辞职,回家照顾父亲。任杰说,2012年他毕业回国时,父子俩有个"十年之约"。父亲说,他再干十年,任杰在外闯荡十年,如果取得成功,那么父子两人就能强强联手。因为任旭平的去世,这个约定提前结束了。
    "虽然现在我们父子不能够强强联手了,但我自己双手紧握也是强强联手,一只手是父亲多年累积的经验和成熟的团队,另一只手是我自己在国外学到的技术和管理。"任杰说,他的许多海内外的同学、朋友也深受父亲事迹与理念的感召,有6位相继从各自的岗位上辞职,与他一同坚守到了父亲的阵地上来。
    "我父亲从来都是这样一个人,他所到之处全是播撒希望的种子、播洒明媚的阳光,他的一生拼搏奋进,虽有酸甜苦辣、坎坷辛苦,却也酣畅淋漓、豪迈洒脱。他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帮助他人,这是一种生命的高贵与圆满!"任杰说,"正如父亲所说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它有多精彩',父亲的生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业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30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