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夯实兔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系统提升养殖场长的专业技术与管理水平,2025年11月12日,备受瞩目的“兔业养殖技术场长(骨干人才)培训计划启动暨首期培训会”在江苏徐州正式启动。本次培训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协会培训部、兔业分会、中畜传媒共同组织,吸引了187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兔场场长与技术骨干参加。
开班仪式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培训部主任陈敏主持。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培训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发起,旨在破解行业人才瓶颈,响应乡村振兴战略。2024年全国兔出栏量达6亿只、产值380亿元,但行业仍面临技术应用滞后、人才短缺等问题。本次培训组建实战派师资团队,设置兔场规划、繁育管理、仔兔护理等五大核心课程,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享与产学研对接,学员可获得技术指导与产销对接资源,助力养殖场掌握先进模式、提升效益,推动兔产业高质量发展。
兔业养殖技术场长(骨干人才)培训计划启动仪式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谷子林作《规模化兔场提高子兔成活率及优质率关键技术》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子兔期作为家兔养殖最关键且脆弱的环节,其断奶成活率和优质率直接决定养殖效益。针对子兔先天发育不足、疾病高发等核心难点,谷子林教授提出“初生、哺乳、补饲、健康”四关核心技术,涵盖保温护仔、母兔营养强化、科学补饲过渡、疫病防控等关键措施。同时,围绕子兔均匀度提升、母兔泌乳力增强、球虫病及二型兔瘟防控等要点给出解决方案,为规模化兔场实现高效养殖提供了科学指导,助力行业提质增效。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燕作《规模化兔场生物安全综防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报告。她就标准化兔场建设、全方位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科学疫病防控及标准化饲养管理等核心内容与大家进行了深入分享。另外她还详解了关于人员物资管控、精准消毒、免疫接种等实操要点。针对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新型兔瘟等问题,她也给出了专项防控策略。
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副秘书长阎英凯作《兔场科学规划与高效生产模式构建》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兔场选址需严守法规,规避四大禁区,遵循“七步法”合规流程,做好环保与备案工作。他还重点解读了“全进全出”生产模式,通过批次化繁育、规范空舍消毒等流程,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与抗生素使用量,缩短育肥周期。同时他还详解了兔场功能区科学规划要点,规避布局误区,为规模化兔场实现合规、高效、低风险运营提供了实用指南。
山东诸城信达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士栋作《以指标换空间,向成本要效益》的报告。他的报告围绕提升母兔繁殖效率展开,涵盖品种选择、饲料搭配、环境调控、后备兔培育等七大关键因素。另外,他还在报告中介绍了伊拉、伊普吕等优质配套系,并指出,采用分阶段精准饲喂与“月子餐”搭配模式,结合16小时光照刺激、离乳诱导同期发情等技术,搭配规范人工授精操作,可显著提高受胎率与窝均仔兔数。通过科学优化种兔结构、严格执行全进全出消毒流程,助力养殖场降低成本、提升产量,实现盈利突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作《加强兔场管理,实现节本增效——数据驱动下的兔场经营与效益提升》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现代兔业需践行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一体化发展。针对兔场成本构成特点,他提出精准营养管理、品种优化、生物安全防控等六大节本增效重点,明确成活率、料肉比等关键绩效指标。推广通过国家兔产业大数据平台登记经营数据,获取成本控制、销售决策等智能服务,结合精细化管理与人员效能提升,助力兔场精准把控盈亏平衡,实现从传统养殖向智能经营转型,显著提升盈利水平。
在完成全部课程后,主办方组织了严谨的线上结业考试,旨在科学评估学员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践应用能力,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随着首期培训课程的圆满结束,“兔业养殖技术场长(骨干人才)培训计划启动暨首期培训会”实现了高标准、强实效的顺利开局。本次培训课程设置科学系统,内容覆盖了从场区规划、繁育管理、精准护理到生物安全、数据经营的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由顶尖专家与一线企业家联袂授课,确保了培训的权威性、前瞻性与实用性。
本次培训聚焦产业实际需求,将先进理论、实用技术与一线经验深度融合,为破解生产瓶颈、提升养殖效益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该计划的实施,或将显著提升行业人才专业素养,加速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为构建现代化、可持续的兔业生产体系注入持久动力,推动产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